大明永乐年制 文殊菩萨像
高:45.6cm
雪山三怙主是藏传佛教尊奉的三位重要菩萨,即四臂观音或千手观音(居中)、文殊菩萨(居右)和金刚手菩萨(居左),他们分别是密教莲花部、如来部和金刚部的部主,地位极高,分别代表为大悲(观音)、大智(文殊)、大力(金刚手),因此被称为为密宗三怙主。
文殊菩萨手执莲花,剑立于右肩肩花上,剑尖向上,象征着智慧如同莲花般纯净无瑕,宝剑般锋利无比,能够斩断无明和烦恼。莲花代表纯洁和觉悟,而宝剑则象征智慧的锐利,能够断除一切无明和障碍。经书置于菩萨左肩的优钵罗花上,这代表着文殊菩萨不仅具有深邃的智慧,还精通佛法教义,能够传授和解释佛教经典。经书象征着佛法的智慧和教法,而优钵罗花则是一种寓意吉祥和清净的花朵,其上放置经书,进一步强调了文殊菩萨在佛教中传播智慧和教法的重要角色。
三尊造像主尊均脸型方圆丰腴,与永宣时期汉藏风格造像偏向于汉地审美的丰满面庞一致,五官精致,额部窄平,额正中白毫突显,鼻梁高直、双颊丰润,下颌圆厚,唇边各带笑意,颈有三道,胸饰璎珞,着披帛,下身穿裙;束高黑色结髻,发髻顶饰宝珠,额际戴五叶宝冠,四臂观音宝冠正中发髻上端坐着一尊阿弥陀佛像;中央冠叶为U型三翅大花瓣,细密浅雕,这也是明宫廷造像细节上一个重要特征。耳珰为花朵形,大而圆,缯带在上耳际呈扇形冠结,U形上扬于耳侧,除耳珰外,胸前佩戴璎珞,还佩戴有装饰大颗摩尼宝珠的臂钏、手镯、腰饰类配饰。
主尊全跏趺坐端坐于仰覆莲座上,半月形双层深束腰莲座,莲瓣仰莲较短小,覆莲细长,颇具弹性,莲瓣尖上卷成三颗圆珠状,中间一枝略长,两侧二枝略短,如同刚开的花蕊;莲座前后满施莲花瓣,上下沿均饰一圈细密均匀的豆粒状连珠纹。
锤揲工艺鎏金背光及三尊观音莲座下宝座皆是以锤揲鎏金技法制成,成华丽的“亚”型须弥座,上下共分三层,极显贵气。正面中心的十字金刚杵图案和四角卷草纹围绕的浮雕立杵,左右两侧各一造型生动的跪伏姿雪狮和一只大鹏金翅鸟。整片背光为拱门形,以錾金工艺做出细腻富丽的花纹,顶端略尖,錾刻细密装饰图案。最外一圈为莲瓣卷草纹,紧接着一层由一个个团状卷瓣纹组成的莲花轮,繁密而又不失秩序。内圈以中央栏楯为界分上下两部分,上部分正中、佛头顶上有金翅鸟踏于两只龙女身上。摩羯鱼站在栏楯门的两端,张口向外,尾部夸张成类似于孔雀尾的形式,伸展向上,极富装饰效果。间隙处用繁密的浪花纹填满。内圈下半部,靠着佛像两边各侍立一扭姿立胁侍菩萨,菩萨身侧是常见于佛像、佛塔背光上的拏具:童子骑狮羊兽、迦陵频伽和白象,连同上半部的摩羯鱼、龙女和大鹏金翅鸟成六拏具。
综观此三尊带有“大明永乐年施”刻款的造像,整体尺寸较大,金色饱满悦目,造型大气。其娴熟的工艺处理,通身高浮雕纹饰均极富雍容华贵的皇室气派,以及诸多构图与细节雕琢均与明宫廷造像特征相符:一是整体造型,宽肩细腰,体态匀称,符合藏式造像习惯 ;二是头部,肉髻高隆,面部呈方正的国字脸;三是莲座,其造型与莲瓣制式与明永宣宫廷造像相同;四是工艺,失蜡法铸造,才可达到如此般细致入微、一丝不苟的工艺水准,是明代宫廷造像工艺;五是材质,铜质细密莹润,显然是经过多次冶炼后的合金铜,亦与明宫廷造像用铜一致,有着永乐特有的红金的色感。以上几个方面,足可证明此三尊华贵的菩萨造像与明代宫廷造像的密切关系,如此不计成本的华丽装饰,如此精雕细琢的娴熟工艺,当是皇室宫廷集各方顶级资源之下的完美作品,充分体现出明代宫廷造像的极高的技艺水准。